肇始于2月20日

大三下的生活又在匆匆忙忙之中开始了,本来以为会是一个精彩的开始,毕竟大三下的课少了很多,而且基本都有过相应的基础,那么自然可以在初期大摆特摆,恰逢解封,可以尽情体验大学生活的本真形态,只可惜我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萌新了,现在想想真想回到大一,好好重过一次大学生活,很羡慕22级,不过大三也可以去尽情享受,感觉生活一下子好了起来,小寨的集市又开,大集也可以去逛,昌平南延线也完工了,这学期只有计算物理,固体物理,高量,广义相对论和实验五节课,而且又是一个久违的春天,可以狠狠地享受一波大学生活了。

第一周自然是忙碌的,收拾卫生,短暂适应,整装待发,并且规划好一学期的安排,有条不紊地推进(希望中的有条不紊),这时候发现显示器坏了,一学期没用直接黑屏,于是直接返厂,这时候埋下了一个隐患,第三周我们会看到()。现在的我是不会想到第一个月过的是如此的难熬且忙碌,尚且怀着期盼与憧憬。周末的时候亦然小朋友来北京啦,我去接她带她转一转北京的风景,品尝一下特色小吃(很多我之前就想试的但是一直没有机会的),我们打算:

  1. lyr和zzh前往前门 从十点半到十二点多点 在前门地铁站集合 可以提着箱子 前往爆肚冯 吃爆肚小吃 爆肚仁 百叶 陈记卤煮/门框胡同 35元一碗,还可以吃门钉肉饼 如果有时间可以逛逛天安门广场 东交民巷
    附近有一家三禾稻香村 一盒酥(枣花酥 黑豆妻子莫 牛舌饼) 天兴居 可以尝尝脑花 炒肝 豆汁 焦圈 驴打滚 豌豆黄 炸酱面(锦芳小吃 奶油炸糕)吴裕泰茶店的花茶茉莉花冰激凌

事实上出了点意外,直到十一点半才勉强聚首坐在爆肚冯的桌子上,要上一盘肚仁,一盘百叶,两个门钉肉饼,蘸上麻酱,蘸上辣椒,醋(白口一个,蘸醋一个,蘸辣椒一个,辣椒醋都蘸一个,应该这么吃),但是好贵啊啊),然后转到陈记卤煮小肠陈人太多了,lyr在我的怂恿下只好拐到一个小巷子里前门大街(门框胡同)十九号,人少了很多,但是生意也很火爆,门框胡同的卤煮还是不错的,勉强能够下咽,和我在集市上吃的差不多,我还是只能吃小肠和火烧),剩下的下水就交给lyr来解决吧。

  1. 59路公交车/5路 前往大观园
    一点到两点
    门外就是南来顺 也可以买糕点 或者就看看

  2. 有时间可以逛逛牛街两点多到三点
    伊宝荷叶甑糕
    白记年糕驴打滚 江米年糕
    满记烧饼
    宫廷香酥牛肉饼(结果牛街也没逛,只在南来顺买了点糕点,就送她前往机场了。)还记得去年2022年也是这样,我俩一起坐上前往北京的列车,我一路送她到机场(多花了70),后来我学乖了,只送到草桥站。

  3. 然后两点半出发去大兴机场


来自一年后的追忆:

这时候的我暑研还没有着落,申请的PSI online项目,ML4Q项目,PKS internship都被拒了,其实还是因为我醒悟的太晚,而且还是大类,大二上才算开始学物理,大二下没有什么科研经历,大二的一堆工科课整得我欲死欲仙,这时没有去处于是只好自己联系老师。那时我自然是想做量子多体的,具体可能会偏向多体动力学,于是联系了NUS的何老师和Cityu的李老师。何老师是他22年刚入职的时候我就关注了的,也读了他很多文章,感觉他做的东西都很有意思而且promising,很强,但是联系做暑研也没有理我,后来九月份联系读博也没有理我,可能他比较忙而且感觉我成绩并不是非常好吧。但是李老师回了我,让我先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最早的many body localization的故事肇始,一篇是17年quantum many body scar,读完了他对我很满意于是叫我暑假去香港。后续发现这一次暑研并不是如何顺利。

还记得二月末,我申请了TU Dresden交换项目,那时的我很是憧憬未来在欧洲旅行的日子,并为此努力着。二月本来预约了四月的雅思,连忙把一次转到了三月,感觉不保险,没法用来申请交换项目,于是又约了一次3.12的考试,但是我忽然很担忧听力问题,不知道是否能考成,于是我便提前去考场,结果走到了人大)其实是在农大那边,到了考场之后那个阿姨善良的帮我调试了很多,但是最终还是难以听到,也没法用我的耳机考试。这时我得知可以先不提交雅思成绩也可以申请,最终在对方院校申请才需要成绩。于是我便向官方申请了退款,因官方不允许我带助听器考试,最终无法考试,但是官方却说我没有提前跟官方沟通就预约了考试,无法退款。最终只能自己吞下四千白花的苦果。

当我从考点走出来时,我心里满是恍惚,愤怒,不平,拔剑四顾心茫然。我在下定决心学物理后便想的是出国留学,直博做理论物理,结果忽然告诉我无法参加雅思考试,也就没有语言成绩,或者说,除非听力能够豁免,否则其他的哪怕再高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成绩。无法取得理想的雅思成绩就意味着我难以出国留学,人生的规划与理想被打断,数年来的努力付水东流。此刻的我完全能体会到一千五百年前才华横溢的李贺因父避讳无法科举的内心苦楚,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从人大考点出来到农大那条五百多米的路,我走了足足一个小时。可能没有谁会注意一个失意的少年在南门走来走去,在月季的墙边彳亍,从最开始的内心煎熬到后来的积极谋划。时隔多日回想起那个下午,我只记得农大的同学在门口出出入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及天边的一抹红色晚霞。我想着,走一步看一步,先考一个初步的成绩,申请时那些高校会赦免的,只要我有能力在,不怕这些条条框框。

后来,回到学校后,我便开始规规矩矩上课+科研+准备暑研和交换的系列事项,虽然只有五节课,但是课程任务还是蛮繁重的。张海青老师的高量讲的属实不错,量子动力学,路径积分,对称性等一系列topics也介绍的深入浅出,主要也是基于Sakurai的Modern QM. 我收获最大的其实是刘焱老师的广义相对论。这么一说其实蛮讽刺的,上了五门物理课,反倒是非物理系的老师教的物理课最好,收获最大)。实验物理不必多说,计算物理的老师是做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模拟和第一壁材料的,教我们用了很多VASP和DFT的东西,最终大作业我也是把量子多体的计算一系列的拿出来。固体物理的胜献雷老师倒是教的还可以,但是感觉他用的符号体系来自于各个教材有点混乱,而且拓展的拓扑材料部分足够浅出但不深入。刘焱老师教的就很详略得当,该推导的地方带我们手把手推,让我们领悟到张量计算的关键。繁琐的地方也不过多花费时间,讲解要点让我们自己去算。最后对于宇宙学,引力波的讲解作为参考,也是讲解的深入浅出,易于上手,令人感受到极高的审美感受。即使我不从事引力和高能物理的研究,也能十分体验到对应的美感。这门课我还十分享受的是每次下课后和刘焱老师的交流过程,这时候我会和他就课程的内容展开提问与扩展,并且结合之前自己学习量子场论,凝聚态场论的心得提出新的问题,去探讨各个物理领域,比如AdS/CFT, 比如量子引力,比如BCS/BEC crossover和QGP QCD相变,量子模拟引力,声学模拟,都让我受益匪浅。最终我们的课程论文我本来是想写凝聚态相关的微分几何,比如量子模拟黑洞,比如牛谦的微分几何方法的晶格动力学过程,但我的两个队友对高能方向更感兴趣一些,我们最终做了Kip Throne的一篇关于虫洞和时间机器的论文。我讲了一些关于EPR-ER的内容。最终得了97分的成绩,物院唯一一个90+,我还以为会满分)结果好像是因为测地线那块有一个推断不严谨,需要用能动关系来说明,而我没有而扣分。

客观来说,这门课的难度是有的,而且不容小觑,或许是我本科上过的最难的课程了(场论没正式上过),也可以说是最为优美的理论之一了,每次看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悸动感。刘焱老师也确实讲的是我心目中理论物理课的感觉。还记得第一次作业第一题我写了六个小时六页纸,留完这次作业原本有二十多人选课直接就剩十几个人。每次作业都要做上三四五六七天,写上七八九十页纸。最后得知还要考引力波和宇宙学的我通宵三天嗯复习了两本一千多页的书。最后只考了一个AdS时空,一个最大对称空间,一个超前EF坐标系。说起来惭愧,广义相对论我是学了很多遍的,入门便用的是梁灿彬老师的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也正是这本书第一次给了我数学的美感,让我有了对几何与代数的偏爱。然而每次学都只仅有一两个月的零散时间,攻坚克难,卒未功成,时与日驰,意随时去,重又来过,如此反复。选了课,把时间战线拉长,push自己一下,才终有了系统的了解,对几何学的直觉,与体系。其实广相应该是微分几何加经典场论,相对于量子的经典。与量子场论的繁杂相比,广义相对论更像是黄金时代的余响,这门已有了一百多余年历史的学科有一种古典的美感,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精致感,供人观赏,虽然最后古典总是要被破掉,过去总是要被打碎推翻,从而建立起新的秩序。但我总是能想起若干年前品味着每个定义的那个下午,为流形的定义,流形上切空间余切空间张量场的定义,killing场李群李代数和几何的融汇所感动。虽然以后也没有机会从事这个领域,这样漂亮的领域的背后是掩埋在简洁下的繁杂与计算,但是不妨碍我如同旅行般,对这个王国权做一次拜访。

科研方面,大三下是我进步最快的时期,这时的我真正学完了四大力学,对普物和四大也有了很好的直觉,有了扎实的基础便可以自在开展研究,我对于量子多体的兴趣也不断增加,对于动力学这一小领域也越来越了解,对于这个故事与逻辑也越来越了熟于心。这时的我终于完成了既定的态的计算和分析,鲁棒性的计算,制备的优化方案,后续的动力学的分析也都一点一点实施。我深入学习了精确对角化的技术,自己从头实现了对称性构造计算基的一系列步骤并且计算了Ising model, XXZ model, Heisenberg model, PXP model,也学习了高性能计算的相关知识,比如并行计算,指令集,编译器,链接的科学计算库和底层硬件的关系,这时候我学习了Julia的语言写作,并且尝试使用ITensor. 并且尝试学习了DMRG, QMC的相关知识,听了几场量子多体计算的讲座,感觉自己也算入门了这一领域。对于多体动力学的领域,我计算了ETH, MBL, QMBS,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使我的兴趣从纯凝聚态越来越偏向与现代量子科学技术结合的方向。最开始大二下大三上的时候我对纯凝聚态感兴趣,比如拓扑序,拓扑相,形式理论,到了后来发现很多时候形式理论不过是在做平均场近似,这让我觉得不满意,即使学长跟我说物理学家就是进行MFA,优秀的物理学家进行不合理的MFA,我也难以接受这种技术。或许当我们计算相图这种热力学极限的性质时,纠缠结构可能被磨平?做平均场似乎是可以的,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对于强关联系统,相互作用强度和本身的动能都一致,MFA自然会失效。更别提MFA会忽略系统的纠缠结构,默认态是直积态。拓扑相好像也被挖掘完了。所以大三下我们自然就会关注量子多体动力学的方向,去关心更底层的遍历性和混沌的问题。当我们结合这两者,也自然地会想到利用现在的量子平台去探究和验证一系列的问题,这是我大四上更关心的事情。

这一学期本来烤漆开始得挺早的,没想到两个老师同时给我发文献复现,一个是复现2017 nature QMBS那篇,一个是关于Floquet engineering,做了十天,折腾到6.15别人烤漆都结束了,某人固体物理看了两遍了,才开始复习,每天都是高强度,6.18还脑抽了去当了环西中国赛的志愿者,这下真La Vuelta a España en China了,和大家一起早上四点半就去生命科学园,导致我连续两天通宵)在起点维持秩序,车辆看管,直接和康塔多面对面,以及也算是碰过了环法冠军的战车了)。烤漆的印象倒不是很深,只记得广相考了个爽,高量有点简单,固体物理有道不会,就是对于二维平面加上垂直电场会对能带结构产生什么影响。最终这几门课的成绩还都不错。

这同时我还忙着一堆文件,一个是暑研去香港的文件,比如港澳通行证,一个是交换的文件。我自三月初提交申请,四月通过等对方院校通知,五月申请,这时我脑子一抽,选了一个research project,需要联系一个指导老师,我便联系了MPIPKS的Marin Bukov教授。其实我本来去TUD交换也是为了和MPIPKS的教授 social,为了方便申请。Marin给了我一套题(这套题我来了之后才发现是课程的内容,也是他博士论文的工作),做完了之后Marin对我蛮满意的,于是我六月提交申请,顺便选了几门课在Learning agreement上。结果磨磨蹭蹭直到八月初才给我发offer,排队递签排到了九月初,三十天,十月初下签证,10.17飞,10.18开始了我的交换生活。

这一学期我还担任了热统助教。我认识的一个老师说,纵观物理各个领域,高能理论是最数学的,而统计物理是最物理的。这样一门基本原理接近崩溃的学科,正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等待我们去涉足,开疆拓土。而我作为助教期间,还出了不少恐怖有趣的习题,比如黑洞等引力系统的热容,以及相关的热力学定律。甚至还写了一本八十余页的讲义,结合知识点给同学们介绍了很多量子多体和凝聚态的前言知识,和高观点下的遍历性和混沌。并且以独特的安排角度和视角,以具体的物理系统为例,先是介绍了PVT系统,电介质,磁介质系统,引力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然后讲了统计力学的方法论,介绍了其对应微观系统的机理(当然电介质和黑洞系统没有成熟的微观机理)。

五月初,大家快过完劳动节后,打了个反差前往成都重庆游玩。这也是我极为深刻的记忆。

大三下的我,骑车的次数也不多,与设想的可以自由自在骑车正相反,今年骑了可能也就不到25次,一千二百公里,爬升一万,记忆深刻的是早春春寒料峭时节的十三陵水库,和张学姐梁学姐的早春小老鼠,和车协群体的居庸关,还有数不清次数的忙里偷闲开完组会下午五点爬莽山,爬完下山正好天黑,顺便去吃麦当劳。。。就这样我看见了无数次的莽山,无数次的十三陵水库,还有六月初的妙峰山爬坡赛,32℃,一天喝了六瓶水,感觉热适应差的一批,爬一公里就休息十分钟,累死了。现在想一想,那真是一段热烈而又多彩的时刻。可能在当时看来不过是一段又一段平凡的瞬间,甚至不如崇礼一次山地车公园有趣,但是正是这一次次的蟒山,那湛蓝的水,绿油油的树叶,傍晚金黄色的,粉红色的,浅紫色的云挂在天边,下方便是反射着光的水库,每一次登顶后喝上一大口水,静静矗在栏杆边看着风光让在德国的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

暑期的那些事

6.20考完,暑期也算是开始了,最好玩的便是和jam,杨博,南总去崇礼山地车公园了,这也是我第一次正式玩山地车,骑的是Specialized epic带脑子的。绿道轻松carry,感觉我虽然是第一次骑,但是重心的把控,刹车,推把,飞包,压抬,都无师自通。等下了蓝线也感觉还可以,除了最开始跟着jam速度有点慢很多都没过去。jam还在蓝线摔了三次,一次是过弯墙速度太低侧翻,一次是过楼梯摔,一次是两个连续的包压抬感觉不对摔得很惨。给我吓到了)不过骑了四次,两次绿线,一次蓝线一次绿+蓝都无伤速通,还是挺庆幸。

七月初的时候回了一趟家,也是为了陪陪家人,也是为了办港澳通行证)没想到在北京异地办要这么久啊。然后就是去这几次也终于能体会到出差的痛苦了,就是哪里都似乎是家,哪里也都不是家,家乡不过是羁途暂时的逆旅,到处转,也不知道在何停留。这种感受在之后八月去青海湖九月考雅思去上海考GRE顺便逛苏州然后回家再出发后,体验更深了。

深圳湾的海风吹起来很舒服,也可以眺望到对岸的香港,7.10过海关,大概会在HK待到八月份。去香港主要是为港中文的夏令营,表现得不错,全英面试,勉强Hold住,本来想报严杨千老师和顾正澄老师,结果两个都没有要我。最终港中文的夏令营就这样不了了之,别人都有书读,我只能继续看看。哎其实选导师就如同高考报志愿一样,很是靠运气,选定了后就决定了未来的规划和路线,决定了在哪里生活。当我面对导师的选择时,总是会不由自主从多个角度综合权衡,研究方向,H index, citations,代表作,学校的平台和氛围,学校的资源,学校所在地的城市的生活怎么样。港中文的海景房很好看。环境也很不错。还有幸看到​杨振宁的办公室,离诺奖最近的一次。还看到了一个产出了好几篇nature science的台子,被​实验人的光路吓晕,被王大军组吓晕,被顾老师的高产吓晕。可惜可能无缘和孟老师见面了。孟老师正在法国开会,我本想趁暑假过来和孟老师面基,之后申请。

来香港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来做暑研,但是这时候港城大还保留着疫情防控(或者说本来就小,也不太想让外人进来吃食堂),然而带我的那个老师这几天忙得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物理学年会主持,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也没多少精力管我,于是当我到了香港之后从港中文出来便无处可去,在油麻地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了两周,一天140,太难受了,地方小的一批,六平米的地方住了六个人,上中下三铺都住满人,上厕所和洗澡的地方在一起,弯腰都弯不下去。每天休息都坐不直,于是我便在这样的环境中写代码,读文献。就等着那个老师能回我消息放我进校门。这时候我就忽然很迷茫,我来香港到底是干嘛来的,难道不是舒舒服服做暑研的吗?不是来体验流浪汉生活遭罪的。每天焦虑焦虑,本来以为保底的也没有offer,陶瓷不回,备考GRE天天背单词,进不了学校,暑研压根开始不了,只能在麦当劳星巴克腆着脸蹭人家WiFi和插座看文献最后被人赶走,也算是体验到流浪汉的感觉了,要不是还有地方睡估计也只能睡麦当劳或者桥洞了。钱不够天天也不敢多吃半夜饿醒,最后只能回到那个只有我一个中国人的地方和六个人挤六平米的鸽笼。

有一天晚上我拉上床帘,幸好还有WiFi,我买错了第一张sim card,买的第二张sim card插上激活不了,收不到短信(忘了后来怎么解决的了),流量不够看B站。蜷缩着靠着墙听着B站一个up主小钱哼唱《不怕不怕》,

我有勇气我都不怕,管他寒冬炎夏
我会坚强大步的跨,我停不住步伐

那时候心中无比的难过,可惜我已经不会哭了,十多年没有哭过了,只是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失败。孤独,没有人说话,每天独来独往,我可以忍受,日子苦,吃不饱我可以忍受。但是被人遗忘,看轻是真的忍受不了。那时我只觉得这段日子是这几年来最难的日子,卑微到了尘埃里,辜负了父母和朋友的期望,多希望自己还有年少时的天真和勇气。于是我就想到了龚宗平老师,他当年在德国也是一样的境遇,签证过期,没有房子,在大街上被德国流浪汉嘲笑和辱骂,即使做出了很漂亮的成果,他最终也没有选择留在德国,而是去了日本。只能说,希望大家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前途)

于是在进不了校,吃不饱,没有WiFi的那几天里,我也不想看文献写代码了,告诉自己,来香港一次,就去体验香港的风景和人文吧!于是就去逛了逛港科大,港大,从港大后面上山可以上到太平山,大夏天热的一批,背着1.5L水和电脑ipad(不敢放酒店里,人太多了,不安全就只能背着)爬了五公里,350m爬升走夏晨道,这条路可以看到香港岛的另一端,回曲上山,纵览风景,很漂亮,夏晨道上全是跑步的徒步的一堆人。坐缆车从太平山顶下来,看到的倾斜的大楼,并且能看到一层一层的香港,每一层各有各的人生,从贫穷到富有,很明显的wealth disparity) 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然后就是去白天的维多利亚港和星光大道,看香江慢慢荡漾,香港岛在碧波之中起伏。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那几句歌词:

是这般柔情的你,
给我一个梦想,
徜徉在起伏的波浪中盈盈的荡漾
在你的臂弯

罗大佑是我最喜欢的歌手之一🤔而他关于香港的歌曲,比如东方之珠,x后大道x,我感觉海上花也算是,都道尽了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往事。一百五十余年的沉沦,给香江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从地名,到制度,到文化,到生活。在回归那一刻,他们是矛盾的,憧憬以及担忧,x后大道x里有很深刻的自嘲:“若做大国公民,只需身有钱”。(“若做”大国公民,结合上句斗快过终点,应该是指回归前有钱可以弄到英籍的意思吧)但或许更多的情感,都蕴含在这几句歌词中了。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这几天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相比粤语,说英语都能更听得懂。香港的街道很干净,但是确实感觉很小,很乱,心理上总有一种束缚感。但是终于不用猫猫头软件看google scholar,YouTube了。

香港的大学,港大是那种藏于高楼林立间的复古典雅,中大是得天独厚天热合一的山水,科大是海天一色的写意,而城大更像是一个热闹火车站转角的宁静的现代咖啡厅,它的校园感觉不是来自于花草树木,教学大楼等景观。而是来自于落地玻璃,教室外面的软皮红沙发,木桌,黄色的散落的灯光等等相对细小的东西。综合比较起来,中大虽然面积广阔,但是基础设施未嫌过于老旧,科大虽然景色优美,海天一色,但是似乎没有多少安静的用来学习的地方,而且太过立体了,从食堂到操场需要连下四栋楼,从一栋楼的地下一层出去进到另一层楼的十一层。港大也具有这些特点,而且还可以一拐就爬上太平山。城大虽然有校无园,但是细节和基础设施做的是真到位,就是连续好几天都迷路实在难蚌。他们共同点就是有香港特有的小而窄,走廊容不下两人并排行。若是要我选择住的地方,我选择,北航新北。

最终,港城大的老师终于在我的连环call和发消息下想起了我,帮我申请了进校一周的时间???我服了我来做暑研一周够干嘛的。不过好歹有地方去了,每天的历程就是早上八点起床不吃饭,直接收拾东西去港城大里面,坐地铁的空隙就背背GRE单词,正好从出公寓门算起到进城大找地方坐下后背完。然后就开始写代码读文献,到中午了就去城大的食堂吃饭,城大的食堂真不错,物美价廉,我最喜欢吃咖喱排骨和米线。然后一直干到晚上十点,这时保安就赶人了,我有时候会换个地方接着干,一直干到新九龙的地铁关门前,坐地铁再回去,到宿舍往往也是十一点十二点了,看一会B站,复习一下单词就睡觉,还算蛮充实的。不过就是因为那个老师忘记给我邀请信,于是我申请的香港通行证是旅游签,只好每周都要往返深圳更新签证,每周这段时间都是我疯狂进补购买补给的时间。可惜那个老师给我的题目也敷衍,让我把之前没重复完的工作的一个小繁琐细节计算出来,我以为对之后的工作很重要,于是三四天的时间都在做这个。等做完了之后管他要题目去,才给了我另一个题目,是关于Floquet freezing的,他让我重复完了去找他,我读了两天感觉有所了解之后便开始重复,结果在我听完他们的一次讲解后我又要走了,这一次便是彻底的离开,7.28日,我清清楚楚的记得那个日子,我告别了老师和带我一段时间的师兄,我的脚步如此情况,也略有不舍。香港的日子虽然如此难熬,但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难以忘怀。

7.29 7.30我在深圳呆了两天,顺便小小的旅了个游,在机场旁边一个巨破的酒店70一晚,还不如我在皇岗中心区域的民宿28一晚上呢。和一个认识很久好不容易回国了的学长(鹅!)面基。然后转了转仙湖植物园和弘法寺,还买错了时间的票,只好重买,幸好只要五块钱。吃了素斋,捐了五块香油钱。正好赶上了夏季的风暴,在香港的时候也是,遇到了风暴,大家都放假了。我就再弘法寺正好挨浇,这时候我的伞也在之前从港科大回来的公交上丢了,所以,,,但是没关系,有个好心大哥给我在山顶撑伞。那天的我,顶着濛濛细雨在山上走了半天,十分惬意,游览诸多植物经管,苔藓类,还有好多类别,然后在植物园外吃了烧烤,回酒店是接着读文献,没有空调,热的读不下去,吃了一盒买的西瓜。

然后就是八月回到了北京,久违的北京!其实回到北京本来是为了下学期去交换,然后还有一门专业物理实验课,在暑假上掉了,其实就是烧炉子,做了个二铌卤化物的表征,其实就是电镜扫扫,电输运关系测测,也没啥技术含量。之后接待了翔哥,就像七月初接待了我姐一样,带他们转了北航,给转累了。)其实北航还是不小的hhh。这时候除了每天做实验就是回去读文献推公式写代码,这时我忽发奇想,把量子场论之前没学懂的地方系统性的学了一点,每天便是读场论,背单词,做GRE题,也蛮充实的。但是学着学着就很累了,于是决定和车协的小伙伴去青海湖了,正好有南航的学生机票两次机会没有用。题外话,今年正好坐了九次飞机,大兴到江北,保安,曹家堡,虹桥,以及首都到香港国际,香港国际到法兰。感觉这些机场确实新修的直辖市的,省会的都很吊,很靓丽很炫,也很大。回想起去年飞美兰,白云,萧山,禄口,也是同感。法兰克福的风景很漂亮,二楼休息区还可以全景看到机场跑道,飞机飞起的过程。明年还会坐几次从柏林飞巴塞,巴塞飞格拉纳达,里斯本飞柏林,可能还会有几次欧洲境内飞,那是等我姐来陪我一起旅游的后话了。

向自然而往,伴生灵而归。如果用一句话形容这两天的旅程的话,这样形容应该较为适切。

从西宁出发,到湖东种羊场,剑川沟,目前总共是150公里,越过群山,沙丘,草原;穿过风雪,冰雹,烈日。一路上,左侧是重峦叠嶂的危峰,连绵不绝,携手与我们共进;右手边是澄澈碧蓝的青海湖,壮阔而又浩大,洁净似这蔚蓝天空的孪生兄弟,相视一笑。当湖面继续延展,掠夺了天空与地面的分界线,最终与天空深情的相拥,湖的碧蓝也与海的蔚蓝混淆,再分不清彼此,此之谓自然。

而湖与山之间,也是牧民们赖以为生的草原,无边无际。有山,便越上山头,有湖,便追到湖边,在上方的一片蔚蓝之下铺开满眼的嫩绿。沿路经过村庄,便是黄绿,金黄,嫩绿的交响。油菜花,小麦,牧草在村庄前交替奏响。更绝的是漫漫草原中的一黑一白。黑是稳重的牦牛,杵在路边,悠闲地进食,是不是用呆滞到近乎令人捧腹的眼神盯着你,待你走后,再浅浅发出一声叫声。白的则是圆滚滚的毛球在远方织成一条线,从草原延伸到天边。胆小的马儿怕人惊扰,生人走过便赶快跑开,将马绳绷的溜直,行人稍有不慎便会被绊倒。温顺的马儿听到远处主人的呼唤,小步快跑到主人身边享用美餐。不知疲倦的地鼠在路边打下五六个洞,灵活的钻来钻去。不知种类的小鸟在草丛中藏起身影,稍不注意一跳便跳走了。蛮不讲理的猪横在马路上,不慌不忙的晃悠到对岸。此之谓生灵。

一路走下来,早已没有初见草原时的震撼和好奇,眼睛却依旧迷恋。要形容这种感觉,非闲适自在不可了。抛却一切压力与烦恼,自在得在白云绿草中一点点向前,实在让人沉迷。不羁的灵魂得以解放,自由的躯干飞向远方,这就是草原带给我的。

站在茫茫的青海湖边,望着碧蓝无际的湖水,近处是大片大片金黄随风摆动的稻草,这时候就会很自然的想起那一句话:

一眼望不到边风似刀割我的脸
等不到西海天际蔚蓝
无言着苍茫的高原

青海湖的故事告一段落后,感觉这短短几天好像奇遇一般,之前什么都没准备好,以为很简单,无非就是四百公里,不到一千的爬升。真正骑起来才知道青海湖的难,不在于体力门槛,而在于无休止的逆风,变化无常的天气,低温,昼夜极大的温差,氧气不足带来的疲劳,高原带来的免疫力降低。

以我本人举例,因为到的最早所以就在西海镇乱逛,突逢骤雨,不得不雨骑,雨骑一时爽,回来就开始感冒发冷,凑活睡了一晚第二天以为满血复活,谁想到在每一个坡顶满身是汗等人的时候面对青海的万里长风我瑟瑟发抖感冒复发。同行的小伙伴哮喘略犯,又因为太长时间没锻炼,第一天还不适应,拉的强度又大,海拔3200 40巡航,直接高反。这一天还有惊到了牧民的马,被缰绳绊倒摔车摔了个180°的sy。

接着第二天,成主将略微高反开车,wy摔车,又爆胎。还算风平浪静。第三天最后十公里风雨突变,大家顶着大雨硬干了10km,sy和wy直接感冒发烧,于是只好连夜送下西宁。

第四天遇到无良司机加塞剐蹭讹钱,因为着急走就私了息事宁人,结果到了酒店还停水。这一晚zc小感冒。结果最终只剩下zyh小姐姐和司机yzh毫发无损,前者还骑完了全程,甚至还想读一会霸总小说。🤔总之有些波折,大家还是安全的到了家,吃的尽兴,玩得开心。

最后的几天我在西宁和爆掉了的小伙伴连夜搭老乡的车,800块往回赶,在酒店住了两天,边转西宁,体验西宁的美食,边在酒店做题背单词,哎GRE,该死啊,边等飞机回去。不过也在西宁看到了唯一的高原生态动物园,看到了很多高原才有特殊的动物,看到了西宁的故事,原子城的故事,所以最终还是用zyh小姐姐的一句我很喜欢的话:祖国大好河山,怎能愁容以对。

自西宁回来后便是开干港城老师给的任务,之前断断续续的看了一段时间的理论,但是没有开始实践,回来就一直开啃重复,纠结了一周之久,还是复现不出来原文的内容,后来发现是我们使用的sgn函数定义不同,它定义的sgn是信息领域的函数,sgn(0)=1,而物理领域的sgn(0)=0,就很坑爹。这时候最坑爹的事情来了,复现完后跟那个老师沟通,结果又不回消息了)蚌埠,真tm无语,后来断断续续又发消息问报销的事情,也不回。他跟我说让我回去接着做看文章,半个月后我重复完了给他发消息又不回我了,九月发一次,十月发两次,十一月发一次都没回。这一经历很影响我的导师选择的态度,就是一定要尊重学生,起码发邮件发消息得回。这一经历也使得我对港城大印象极差,即使我能申请港城大的博士项目,那个老师和我的研究方向也比较match,也不想申。所以后来有的老师和我约面试,这些细节也很影响我的选择,有的老师对你很尊重,每封邮件都回,那你自然也会尊重老师,有的老师对你的邮件爱答不理,那你也倾向于不会找他。后来我与一个同样找他做科研的学弟聊天才发现这位老师的坑爹,我本以为我是一个特例,没想到他也遇到了相同的情况,甚至已经有一篇半文章要出,也不回,单飞了又得得罪人,属于是喂都喂不明白。我就告诉他他们组的学生联系老师也是打电话的,当时那个老师让他的学生去拿某样东西,结果那个东西得需要另一样文件,于是他就去弄文件了,没法及时赶回来,就微信跟他说先去办文件,组会晚点到或者不去,然后他没看见,等他俩回来就发脾气,说我的组会怎么能不来,以后都这样就别来了,师兄还辩解说发了微信提前说了,他说没看见不算,当时我就觉得得避雷。

九月也是很忙的一个月,九月初有一个雅思考试,很无语,认认真真复习备考了几天,结果成绩不升反降,口语和写作比第一次还低了很多,明明我这段时间口语的锻炼以及很熟练了,还是给了我5.5,真就看准这段时间是申请季就压分呗。然后就是约的递签,下载错了文件,重复跑了好几次,被楼下卖茶的阿姨收的打印机20一张。这时遇到了一个跟我一样递签文件出错了的老哥,他帮我弄了文件。后来两个月后,我才在万里之外的TU Dresnde SLUB的图书馆里看到了他,什么缘分啊),然后就是十天紧张的GRE备考,然后我就奔赴上海,见了mqmm,逛了逛fdu,准备第二天的GRE 考试,结果本来打算前一天晚上登录系统练一练写作的,忽然发现系统为了第二天第一次新模式的GRE重修,登不上去,于是只能不练了。这也就导致了我可以说是半裸上考场,最终考的结果还是不错的,GRE325,后来得到的写作得分就比较低3。这期间就正是保研推免的关键时期,沃日怎么刚填完放弃推免,一瞬间大家都有去处了,说好的一起申请呢,这下就剩我一个🤡了,一个说好跟我一起申请的同学也保研了,另一个早早拿到了港科大的夏令营offer,这下真的孤军奋战了。

不过本来我来上海也是为了体验上海的风景和人文,然后去苏州体验期待已久的江南水乡的风景,和苏大的同学见面,这一流连,便是一周,苏州的美食真的让人沉醉,除了有些过甜之外都还好,都挺符合我的口味。我以前以为甜的东西我都能接受,但是江浙菜有的甜的东西我是真有点不能接受。有的东西就不该是甜的,为什么,为什么偏偏做成甜的!在上海逛了很多博物馆,也见到了杨维桢的真迹。之前读明史,对杨维桢传记忆尤深

​徙居松江之上,海内荐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酒酣以往,笔墨横飞。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瓒、昆山顾瑛为诗文友,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方外友。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免。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苏州的记忆很美好,没有太多想说的愿望,絮絮叨叨的回忆也要接下来向后推进了。从苏州回上海,上海到虹桥,虹桥到北京,都很快,然后就是去北航领我的公证书原件,去公证处领我的翻译件,因为上一次来没带原件),只带了身份证,然后就连忙赶回家的车。终于!久违的回家了,回到家,被冻得不行不行的了,没想到,上海苏州热的一批,我就穿短裤晃荡,在家反而冻得哆哆嗦嗦。在家的日子自然是幸福的,吃吃喝喝,又能和翔哥相聚。一起吃大妈辣串,我也是在这里听到了翔哥的规划,翔哥是考研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找到了一个在浙江台州的offer,一个月七八千,有了offer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考研。但显然,翔哥是个摆烂人,有了offer就静心学不下去了,所以现在也是租了个房子每天都享受生活。我也向他讲述了我的规划,和班里同学的规划与生活。一共就三个保研,出国的可能就我一个,剩下的多半都是考研,只有少数几个,比如翔哥,比如瑶瑶,比如炳楠在找工作。可能也有同学是打算考研失利后再找工作,也不知道)。

日子静静地流淌,转眼就来到了十月份,十月的日子又来了新的挑战。与家里告别后,便来到北京收拾行李,准备收到签证就出发,结果签证一直不下来,我焦急地等待,还得读老师的发的文章,也是头大,在这期间,我和很多人都聊了天,聊了很多关于他们的生活。车协还为我,之前为lzy都举行了欢送会,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祝福对方前程似海,来日方长。日后来在车协群里,杨博还感叹地说道:之前和zzh一起在麦当劳的日子恍惚就在昨天,现在zzh已经在德国了,天各一方。

然后我就独身一人,撑着两个大行李箱,跨上了前往异国的旅程。香港!法兰克福,我来了!

来到德国后,苦逼精彩的交换生活

我订的是10.17的飞机,10.18号落地法兰克福,这是我第一次出国,而且还是独身一人。现在想想,那个跨越千山万水,独身一人,拎着两个箱子前往异国他乡的少年该多勇敢,没有朋友,没有同学,没有陪伴,现在的我,可能很难会有那样的勇气了。那时候想的是什么呢,心里全是对新的地方的兴奋与对未来的茫然,也不知道怎么坐转机,也不知道怎么坐国际航班,也不知道怎么用当地的银行卡,也不知道电话卡上哪里去弄,也不知道落地之后该怎么从落地的城市前往就读的城市。一切都很难,关关难过关关过,走一步看一步,那时候的我没有那么多畏难情绪。于是就按照xhs上的攻略,买了DB从Frankfurt airport到Dresden的ICE, 这是对我的第一个教训,提前规划好)我在国内都是赶着ddl临期才做,在国外就得有提前计划,干什么都得赶紧,约Termin,提前买Flixbus,订酒店,火车票,飞机票,甚至西班牙的Barcelona bahn card都是提前买会便宜很多,现在买就涨价了tmd。如果现买的话就会贵很多,提前一周买是70欧,提前一天买时90欧,现买是110欧,逆天。于是我便坐上了咣当咣当的ICE,看着窗外的陌生的景色,大片大片的西欧草地,即使是深秋了仍然绿色,我静静望着窗外,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或者什么也没想。一路都是蹭着WiFi,我还以为我可以完全蹭到宿舍,机场的WiFi,DB的WiFi,到了Dresden Hbf蹭Hbf的WiFi,查好了一切攻略,但是在如何找到我宿舍的位置却犯了难,Google map的定位很精准,但是具体在哪却很模糊,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16栋,只找到了12栋,最终我无可奈何,还是开了漫游,一天25元/G,因为到的很晚了,在保险柜里取到了钥匙,把死沉的行李箱搬上楼,终于进到了我的房间,不大,但是很温馨,还有冰箱。收拾好东西后,便准备一系列的事务,比如宿舍WIFI怎么弄,收二手,买晚饭和第二天的饭,这几天,因为我很忙,而且没有厨具,所以我吃了三顿面包就水,还挺节省的)两欧元过了一天。第二天去交宿舍费,结果发现我的信用卡额度没有那么大,,,银联卡用不了,服了,也没有那么多现金,最终还是在REWE随机抓了一个中国人,是过来访问的老师,跟他换了几百欧,才把钱交上,拿到合同,找舍管签字,最终去办理了anmeldung,发现anmeldung的旁边就有sparkasse,于是完成了account opening,之后也拿到了campuscard,生活终于也算步入了正规,宿舍和学校的WiFi终于连上了md怎么这么折腾)发现是因为一个router坏了,另一个router需要自己连LAN口设置密码,很麻烦,最终终于弄好了。收了二手厨具,路由器等一系列东西,还收了一个自行车,300+欧(此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未来两周这辆车就会被偷)。

之后就上了第一节课,体验不错。和导师和师兄的meeting终于能听懂80%了。渐渐也确实听出来师兄法国后来我才知道是意大利米兰人口音奇怪之处,比如value读作valley)。给他俩带了点barley tea和北京风景的明信片,笑的像十六岁的wtq。导师居然去过南京,没去过北京,还知道beijing是north capital,nanjing是south capital,然后还跟我念叨了很多德国的行政效率低下。)还报了个据说是给初学者的山地车课程,tmd官网写的初学者level,而且上课时间晚上,我寻思也就压抬定车骑骑马路,居然来真的啊,没带灯的我抹黑骑这个trail好想死,飞包,压树根,过弯墙,接坡,太逆天了,这帮人真的是有了保险就肆意干。

之后还骑车转了转老城区,​德国的非机动车道即使我已经在中国身经百战几千公里还是败下阵来[苦涩]时常消失,时常转上人行道,台阶上,时常和机动车道混在一起。上了机动车道后还会有德国人扯着嗓子提醒你(or骂我?)。​不知道站在king johann雕塑前面的那个守夜人打扮的老爷爷在干什么,支着战斧,提着夜灯,披着红披风好像伦勃朗的夜巡,他说了一堆德语一句没听懂,我猜要么是在布教要么是在讲述Dresden城市历史。


这之间,也去了不少地方,和学姐们去了prague,我自己溜达着去了Leipzig,在这里的St. Thomas church我见到了巴赫墓,到缅怀巴赫的那个十字架有贴纸缅怀巴赫,我留了个彩蛋,“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自己溜达着去了柏林,那天遇到了久违的红色晚霞,就像是很多次在北航蓝园看到的夕阳一样。之后还和一个学长一起趁着圣诞假去了Vienna, Bratislava, Budapest,这些地方都是曾经只能在书上,在文章中,在歌曲里看到的地方,如今却变成现实,有一种不真实感。前情提要是之前在DB官网上买了OBB的车票,在美泉宫镜厅,据说是1762 年 10 月 13 日莫扎特 6 岁时,为女王Maria Theresia、皇帝Franz Stephan和他们的孩子们表演钢琴的地方。莫扎特走向大键琴时,因为地板太滑摔了一跤,7岁的小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把他扶了起来。然后,莫扎特对这位美丽的小公主说,将来要和她结婚。在酒店重温了一下爱在黎明破晓前,发现将近三十年过去了,维也纳的建筑也还那样,地铁也还是一样的风格(比如同样的门把手,同样的打开方式),逛了逛金色大厅,听了全德语的介绍一脸懵逼,随便拐进了个教堂遇到了正在排练的乐团也是意外之喜,夜色下的维也纳,多瑙河畔漫步,​重温爱在黎明破晓前经典场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一种《午夜巴黎》的感觉(但至少之后去布达佩斯应该不会有大饭店的场景)🤔对比p5美景宫挂着的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山脉的画(),顿时想到拿破仑说的,“一旦你要着手攻下维也纳,就把她拿下吧。”。布拉迪斯拉法的风景也是极美丽的,静静流淌的多瑙河,多瑙河畔的布拉迪斯拉法城堡,等我们到的时候还正好赶上晴天,少见的晴天,在东欧的那几天都是天天阴云密布。这时的多瑙河闪烁着金光,城堡也闪闪发亮。之后去了布达佩斯,很遗憾,这里没有大饭店(滑稽),大饭店的取景居然是在我所在的城市Dresden, 有一幕取景是在Schloss Zwinger, 其他的场景是在Gorlitz取得景。多瑙河自德国流出,经过维也纳和斯洛伐克,直至布达佩斯为最盛,滔滔江水,日夜以继。后来我们又去了Budapest旁边的一个小镇,看到了多瑙河的上游,同行的哥们感慨了一句,很多人看到这个场景可能都不敢相信这是多瑙河,这么小,还很浑浊,作为运河还有很多石油污染,根本不符合印象中蓝色多瑙河的气质)。在Budapest吃了goulash,烤肋骨,真滴不错。

过完圣诞回来,本来我应该在冰岛或者是特罗姆瑟度过新年的,结果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时还忽然感冒了,提不起力气来做工作。本来打算趁月票还在去Gorlitz转转,还能去波兰。但有个老师忽然给我发面试,只好连夜准备slides。在新年那一天,我从宿舍出来漫步在街头,看着远处的灯火与焰火,内心很是孤独。

总结

在一年后的今年回首我的2023年,感觉有两个词最为贴切地概括了我的生活,一个是流浪,另一个是孤独。这一年我去过太多地方,成都,重庆,崇礼,深圳,香港,西宁,上海,苏州,北京,朝阳,法兰克福,德累斯顿,布拉格,莱比锡,柏林,维也纳,布拉迪斯拉法,布达佩斯,小城更是数不胜数,或许我是个很喜欢流浪的人,我总是在路上,我总是喜欢旅游,出去看风景,这路上的一幕幕都刻在我的脑海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会时常想起过去的每一刻。并且在日后的日子里,我也注定会一直走在路上,巴塞罗那,格拉纳达,塞利维亚,里斯本,巴黎,米兰,罗马,尼斯,慕尼黑,科隆,斯图加特,苏黎世,喀什,拉萨,哈密,敦煌都可能有我的脚步。

另一个词就是孤独了。我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孤独的,除了去西南有朋友陪着和几次集体骑车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是独处,我本来以为我是很喜欢孤独,并且享受孤独。一个人旅游,上海,香港,苏州,西宁,德累斯顿,法兰克福,莱比锡,柏林,一个人骑车,在周末组会后太阳最后的余辉中我会五点上山,趁着还没完全黑之前下山,或者如果余辉很漂亮我会拍照和延时摄影,然后到山下回去吃麦当劳,麦麦!或者有时候会吃当地的美食,比如春饼,比如煎饼果子,比如地铁站旁边的小摊。一个人读书,在自习室读文献,做题,但是我发现在国内这样子是完全ok的,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要的事,独处能够有思考以及反思自己的时间。但是到了德国之后,社交距离太远了。类比之下,就好像在国内的时候社交距离和热波长在同一数量级,偶尔会干涉和相互作用,但又没有完全的纠缠;但是到了德国就不知道是距离太远还是我冷了下来,热波长变短,几乎和其他的原子完全没有相互作用,大多是时间是自由状态。我最开始以为,这很好,我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无相互作用的,但是后来发现我完全无法忍受一周甚至几乎半个月不和人说话,交流,长时间的talk。可能德国的社会就是原子化的,也可能是我没有融入进来。我确实没怎么融入,我作为交换生,在TU Dresden没有同学,因为我选的课都是研究生的课,在IFW, MPIPKS,每一位来上课的博士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情,并且他们也有自己的圈子,很难融入。作为一个外国人,也很难融入本地人的圈子。我在MPIPKS做毕设,几乎只有带我的一个师兄和导师会经常和我聊天,其他人则缄默无言。而且我在pks还没有工位,每次只能meeting商量完了,或者上课完了就得走,这就导致了我很难有和其他人交流接触的机会,我本身又是慢热型内向社恐(对于东北人来说),没想到他们比我更为社恐。再加上国内的朋友还有时差,在这边好不容易认识的中国朋友也很忙,不能经常去打搅。这几乎让我窒息。很多次,我把自己关在宿舍里,看着窗外的日落,余辉,太阳一点点消失直至黑夜。这时我就会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慌,漫漫长夜,没有人陪伴,绝对的自由,想干什么都可以,绝对独属于自己的时间,而我却被孤独所吞没,只想一集一集地看巡游轨迹,不想其他,就这样看到午夜,沉沉睡去,然后第二天又无所事事。又是一次循环。

但其实我是有事的,我得忙申请,我得写毕设论文,我得做项目,我得读论文,我得复习课程。但越是千头万绪,越是深夜寂寞,我便越想摆烂,拖延,难以自拔。这已经快是玉玉症的前兆了,但幸好我能自我调节压力,我还能每天下午两点的时候给父母打电话聊天,哪怕什么也不说,聊天框在那里也能缓解我内心的恐慌;我还能出去骑车溜达,我还能下午风和日丽的晴天逛逛小城,我还能闲暇没有ddl时出去走走,流浪。

这一系列的内心挣扎让我意识到,我才发现我对国内的思念,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土的留恋,对陌生环境的恐慌并且一直难以融入。让我对留学生活很失望,也许可能本来我就不擅长社交,但是我没有工位,又没有专业和班级,没有集体。让我怀疑自己留学的选择是否是错误的,是否可能换一个国家,换一个环境,甚至换一个开始的方式都会不同。这也让我意识到了,我压根不是一个喜欢孤独的人,我喜欢和别人交流,喜欢和别人聊天,只是之前的经历和缺陷让我莫名恐惧交流。我喜欢社交距离很近,我喜欢话说出去不落地,有人接茬,我喜欢他人经常关心。或许东北的性格早已在我身上留下烙印。在德国我主动向一些同胞搭话,往往很多时候收获的不是欣喜,而是警惕,怕你骗钱,怕你,,,。对于申请,我已经想好了接受港科广的offer了,但是为了不辜负几年来的努力,并且多拼搏一把,还是打算填完所有的申请再说。

而且一直感觉到德国的垃圾。申根区圣诞集市随机刷恐袭,枪击案。慢的要死的行政效率,时常罢工和延迟的德铁,贵得要死的物价,很多时候有些冷漠的德国人,还有种族歧视者。不过在得累这些问题还是不大的。感觉德国越是大城市,便问题越多,小城市便超然物外,还挺不错的,英语普及率至少在高校是挺好的,也很少有种族歧视。

当然啦,在德国的生活也不总是失意的,灰色的,也有很多回想起美好的瞬间。在十月末的时候,我沿着易北河骑行,满目的绿色,白云和流水。那时候的我忽然很怀念北京的秋天,金色的诗,绝佳的golden time。一年前在香山,在解字石,在野鸭湖,在百里画廊,在银杏林,两年前在雁栖湖,在蟒山,在八达岭居庸关,三年前在南锣鼓巷,在大觉寺那些金黄的日子,像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了。药王谷,野山坡,坡峰岭,百望山,喇叭沟都还未曾见过,并且在日后的时间里,我也很难有机会再重返北国的秋了。

​相比之下,这边的秋天就是没有太多生机的绿色的秋天,相比于北京的如酒浓烈,这边的秋天更多给人可有可无的感觉,反正一年四季都在下雨,反正一到十月是一样的冷。尽管如此,坐在易北河岸上,晒着西欧的冬日阳光,还是能感受到一种慢下来的力量。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带着我的两条猎狗,面对河水在草地上躺下来晒太阳,一直是我梦想的生活。

而且随着生活正式进入正轨,没有那么多拖延和骂的东西,我也开始喜欢德国了,德国的市内公共交通有了月票真的很方便,当然DB还是垃圾。和新加坡的学长聊天,也能体会到,“上一秒我在柏林落大雨,下一秒你在曼谷天氣晴,你感受我 就像我感受你,世界上的另一個我。”的感觉了。

当然,我来德国也不只是为了emo的,更多是来体会留学生活,体会德国文化,体会PKS的氛围,并且来做毕设的。发现我现在毕设做的东西,大二就做了三分之一的工作量,把大二的东西搬过来就省了不少事,来这之后吭哧吭哧又做完了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指日可待。这算不算年少时射出的子弹多年后猛的回头正中眉心🤔​你说我一个做多体的,怎么就去写quantum control了呢。

展望

新的一年了,有哪些愿望呢?我想就是好好度过在德国的最后一段时间,完成报告和毕设。多多读书,多陪陪家人,多运动,有offer,可以安安心心静下心来学习,科研。可以开心伴随着感伤地度过最后一段大学生活,仅有两个月的美好时光,我相信,那将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希望能够顺顺利利地PhD入学,顺利开展博士的第一年。希望大学毕业后,能够开展一段难忘的毕业旅行,能够和很久没见的朋友相见。

要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