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姬一去三千年
瑶姬一去三千年——姓氏名字
坐标
人生在世是需要坐标的,人们常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用社会这一复杂网络中的坐标来标记每一个个体是自然的,你是谁人的父亲,谁人的妻儿,隔壁的大叔,开店的老板。当然也可以用职业,地理位置,生物信息(比如人种,基因传承,外貌)来标记,更自然的是为每个人取一个独特的代号用来标记信息,于是便有了名字(The name)。当然,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就会不得不取越来越多重坐标来identify people from others(identity),也就导致了中国古代开始时,每个人的名字是有四重坐标的: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通志·氏族略》语),名,长辈所赐,介绍自己的谦称;字,己所取,他人用来尊称。后来便姓氏合流,太史公甚至写下“字仲尼,姓孔氏”之句。比如追溯起来,鄙人便可以称为荀姓,智氏,字丝逸。比如成汤谥成汤,以谥号为氏。其子孙便成为汤氏。比如秦始皇便是氏赵,名政,姓嬴,无字行(秦国的祖先少昊氏以燕子(玄鸟)为图腾,嬴与燕异字同音,故成为嬴姓的始祖,少昊的后代曾封于赵地而立氏,所以才有了嬴姓赵氏。所以其实,岂止是秦赵,诸多诸侯国也算得上是同一支,最后却囿于利益自相残杀)。
最早追溯起来,母系社会时,姓氏多带女字旁,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上古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嬴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现在仍然还有泸沽湖的摩梭人,母亲在家庭地位更高;意大利人也是有类似的老祖母文化。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氏是指氏族,是和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生活的种族。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那么氏是用来区分什么的呢?随着同一祖先所繁衍的子孙越来越多,一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系,并散居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为了相互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便要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样就产生了“氏”。氏族社会时期实行“族外婚”,同一个氏族的男女不能结婚,“姓”因而也起到了“别婚姻”的作用。《国语·周语》云:“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可见,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然而这一精妙的标记法却早已如同瑶姬神女一样,一去三千年,杳无踪影,只余下巫山的故事还在流传。我们回到过去,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周代,姓氏制度已相当严密,成为宗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朝的分封制中,继承君位的为大宗,其他子孙为分支,其姓不变,而以所分封的国、邑、地或官名、谥号等为氏,这就是小宗。“礼不娶同姓”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宗法制度明确规定,只有贵族男子可以有姓有氏,平民百姓无姓无氏,同时,贵族女子只有姓没有氏,贵族男子只称氏不称姓。《通志·氏族略》记载:“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也就是说,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但姓与氏都是贵族才有权使用的称号,没有名字的平民百姓,人们统一以其职业称呼,如庖丁是对姓丁的厨子的称呼、优孟是指姓孟的俳优,“盗跖起义”中“盗”就是强盗,“跖”就是赤脚奴隶等。在后面我们会看到这一现象在其他的文化中也同样存在。
秦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并渐渐合二为一 。《通志·氏族略》云:“秦灭六国,子孙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更将姓氏混同成一个概念。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溯源
姓的来源是什么众说纷纭,有人说,根据出生地或生活的地方就用这个地为姓,“立肖德以为诸侯,因其所由生以赐姓,谓若舜由妫汭,故陈为妫姓;报之以土,而命氏曰陈”。所以舜在妫出生的,就赐舜姓妫;封给他的土地在陈,舜氏陈。郑樵也说居于姚圩者,赐以姚;居于赢滨者,赐以赢;居于姜水、姬水者,赐以姜、姬。
不过氏的来源倒是基本形成了统一意见。
有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齐环(齐灵公)、宋王臣(宋成公)、蔡甲午(蔡庄公);或以封国为姓氏,如虞、夏、商、宋;或以采邑为姓氏,如崔、卢、鲍、晏;或以居住地为氏,如嵇、蒙、桥、颍;或以世系为氏,如公子、公孙;或以官爵为氏,如王、侯、太史、司马;或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屠、甄。
氏也随着封地官职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他原本是卫国公孙后代,所以又叫卫鞅和公孙鞅,秦国封他为商君后,他又称为商鞅。
合流
在秦后,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作为社会生产力主要代表的奴隶和平民,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奴隶主们也失去了对奴隶生杀予夺的支配权。同时随着户籍制度的推进,秦朝为了加强基层掌控力和管理,土地便和个体身份坐标中剥离开来,化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坐标,捆绑了中国人几千年。
这时旧有姓氏体系也逐渐混乱,大家开始以氏为姓,逐渐就姓氏不分,姓氏合一,姓氏连体。平民百姓也开始普遍用姓氏了,可以以居住的地方或从事的职业等为自己的姓氏,如东郭、西门、南宫。到了汉代,中国姓氏制度基本趋于稳定和普及,每个家族有了自己固定的姓氏,子孙后辈代代相传。
印证
从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视域来看,姓的来源和土地对人姓氏的影响是普遍的。
欧美人的姓的来源也无非是贵族的封地,他人名字,职业名,地名。封地为姓的例子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西班牙人会在姓上加上特殊字词,比如de van von don,最开始标志着贵族的封地,后来也不局限,表示这一个人何所从来,很著名的有de Brogile(德布罗意), van Beethoven(凡·贝多芬), von Neumann(冯·诺依曼), von Braun(冯·布劳恩),von Goethe(冯·歌德), Don Quixote(堂·吉诃德)。
至于他人名字为姓,可见例子:在德语中名姓分别指Nachname, Familienname或者叫Vorname,阿伦德(Ahrend)变为姓氏阿伦茨(Ahrends),结尾缀以“-s”的所有格后缀,意为“阿伦德之子”。例:阿伦茨(Ahrends / Ahrens),本茨(Benz),弗里茨(Fritz)等。俄罗斯人的名字除了姓以外还会有父亲名字,即中间名为父称,组成是:男性在父名后加后缀-ич、-ович、-евич(音译分别为-依奇、-奥维奇、-耶维奇),女性在父名后加后缀-овна、-евна、-нична(音译分别为-奥夫娜、-耶夫娜、-妮契娜)
来源于职业的姓的例子则就更多了。在德语中,有施密特(Schmidt,铁匠),米勒(Müller,磨坊工人),迈尔(Meier,农场管家),霍夫曼(Hoffmann,农场主,什么霍夫曼重排),舒尔茨(Schulze,警官,也有写成Scholze的,著名数学家,以及总理),菲舍尔(Fischer,渔夫),施耐德(Schneider,裁缝),加施勒(Gaschler,吹玻璃工人),鲍尔(Bauer,农夫),瓦格纳(Wagner,车夫),齐默尔曼(Zimmermann,木匠),特普费尔(Töpfer / Toepfer,陶工)。一些和王室贵族头衔相关的姓氏也很常见,如凯泽(Kaiser,皇帝),柯尼希(König,国王)。在法语中则是布朗热(Boulanger,面包师傅)、沙普利耶(Chapelier,制帽工人)、库蒂里耶(Couturier,裁缝)、费夫尔(Fèvre,锅炉工)、富尔热龙(Forgeron,铁匠)、富隆(Foulon,缩绒工)、富尼耶(Fournier,面包师傅)、波捷(Potier,陶瓷工)、塔耶尔(Tailleur,裁缝)、贝尔热(Berger,羊倌) 、比舍龙(Bûcheron,伐木工人)、沙博尼耶(Charbonnier,烧炭人)、沙勒捷(Charretier,赶大车的人)、福舍尔(Faucheur,割草工) 、福科尼耶(Fauconnier,训练猎隼或猎鹰的人)、穆瓦索尼耶(Moissonnier,收割者) 、瓦谢(Vacher,牛倌) 。英语中是Smith(金属工匠)、Goldsmith(金匠)、Blacksmith(马蹄铁匠)、Baker(面包师)、Archer(弓箭手)。
来源于地名或者地理特征。该地名一般是使用者所在的城镇或村落名,或是住宅名。以德语为例,这些姓氏常常以后缀“-er”结尾,如基辛格(Kissinger,基辛根),拜尔(Bayer,巴伐利亚),施瓦岑内格(Schwarzenegger,英语译法为施瓦辛格,源于城镇名Schwarzenegg)。姓氏波姆(Böhm)指这一家族来自波希米亚。姓氏巴赫曼/巴赫(Bachmann/Bach)的祖先可能居住在小溪边,因为Bach原意为小溪。在街道名称和号码体系尚未完善的时代,甚至这一体系完善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重要建筑物如客栈、工厂和农庄等,都有特定的房名(Hofnamen),如罗特席尔德(Rothschild,英文译作罗斯柴尔德,“红盾记”),拉赫斯(Lachs,“鲑鱼记”),恩格斯(Engels,“天使记”)等。这样的房名亦可以和职业名组合形成姓氏,如罗森鲍尔(Rosenbauer,“玫瑰记农夫”,指工作在玫瑰记农庄的农夫),金德尔米勒(Kindlmüller,“孩童记磨坊工”,工作于一家名为某某孩童的磨坊)。法语中的例子属于此类的姓氏有博韦(Beauvais)、布尔热(Bourges)、肖蒙(Chaumont)、弗雷奈(Fresnay)、卢瓦西(Loisy)、米兰(Milan)、圣迪齐耶(Saint-Dizier)、图尔(Tours)、达米安(Damiens)、德克利希(de Clichy)、德蒙彼利埃(de Montpellier)等,都源自地名本身。源自山地的蒙特尔(Montel)、蒙泰(Montet)、蒙泰伊(Monteil)和迪蒙(Dumont);源于山谷的瓦莱(Vallée)、拉瓦尔(Laval)、拉沃(Lavaud, Lavaux)、杜瓦尔(Duval);源自河流的莱奥(Leau)、里维埃(Rivière)、里夫(Rives)、里瓦尔(Rival)等;源自树林的布瓦(Bois)和迪布瓦(Dubois);源自大树的德拉布雷(Delarbre);源自栎树的迪谢纳(Duchêne, Duchesne);源自梨树的普瓦里耶(Poirier)等。源自地标和住所特征的姓氏,如拉卡斯(Lacase,小茅舍)、迈松(Maison,独门独院)、卡班(Cabane,小屋)、拉福热(Laforge,铁匠铺)、迪皮伊(Dupuis,井)、杜邦(Dupont,桥)等。英语中的例子是Hill(住在山中)、Riverside(住在河边)London(伦敦)、Oxford(牛津)、Sheffield(谢菲尔德)、Lincoln(林肯)。
有些则是源于事物名词的姓氏,如德语中的阿德勒(Adler,鹰),沃尔夫(Wolf,狼),福格尔(Vogel,鸟),福克斯(Fuchs,狐狸),布卢默(Blume,花),佐默(Sommer,夏天),贝格(Berg,山)等。
有些姓氏源于体貌和性格特征,如德语中的克劳泽(Krause,卷头发),施瓦茨科普夫(Schwarzkopf,黑头发),克莱因(Klein,小个子),格罗斯(Groß,大个子)等。法语中的,如格朗(Grand,大个子)、朗(Long,高个子)、珀蒂(Petit,矮子) 、格罗斯(Gros,胖子) 、肖韦(Chauvet,秃子)、布兰(Brun,棕头发)、鲁(Roux,红头发)、加缪(Camus,塌鼻子) 、博尔涅(Borgne,独眼龙) 、 若利韦(Jolivet,俊男) 、维兰(Vilain,丑男)、库尔图瓦(Courtois,有礼貌的)、米尼昂(Mignon,娇小可爱的)、福尔(Fol,疯子) 等。
英语中则是Short(短的,个子矮小)、Brown(棕色,肤色较黑)、Whitehead(白头,头发较白)。
文明的星火
从一叶可知天下秋,从一个姓氏可以看出文化的兴衰、传承。当我们回顾自己姓氏的来源,回顾祖先的起源,氏族的繁荣传承,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千年文明的脉络。我们可以知道祖先在哪里长大,在哪里耕作,在哪里撒下一把跨越千年的谷种,在哪里战斗与歌诗。也能感受到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总为歌舞场。”,千年的王朝一朝厦倾,百代的世家转瞬离散。问鼎中原,逐鹿大地的牌手换了一批又一批,黄河边,长江旁日夜耕作的百姓,才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任。文脉未断,星火总是不息。